還記得20歲的生日,有種違和的感覺… 因為過了那晚,法律上我就是「成年人」了,具備有「公民」身分,但是到底有什麼不一樣?還是一樣的上班/ 上課,跟朋友約吃飯,看看沒營養的新聞頻道,抱怨一下老師/ 老闆,然後穿插著同學/ 同事的八卦。這種「成年初體驗」幾乎都在大學階段上演,看似我們獨立了許多,可以安排各種行程、規劃自己的生活,但其實仔細想想,也都侷限在「個人」的生活層次,到底沒多大差別,除了年紀大了一點。

就概念層次來說,成年的意義不只是「完全行為能力」,還有「公民權」的賦與;有別於「人民」、「國民」僅僅是受統治以外的意義,「公民」強調的是參與政治的權利。在教科書中,我們背誦了不少關於台灣的制度、法律、經濟… 等名詞,知道是非題在「深夜沒車的街道上不能闖紅燈」要選「圈」,然後呢?

「公民」不應該只是一種考試科目,更應該是一種「做中學」(Learning by doing)的生活方式;而學生自治,正是相關課題的實踐場域。對於集體的公共事務,無論是班上的、系上的、各校區的,乃至於全校性的,都是我們可以著力的地方;我們既然花了學費來此,其實有很多我們可以置喙之處:系上老師有沒有好好授課、修業辦法有沒有問題、校方的建設適不適宜?所謂「自治」就是「自我治理」,「成年」的另一個意義,應該是在公共事務上,能學習發展發揮更多溝通、協調的能力。當然,會期待班級公關抽學伴、辦一個盛大的系週活動,乃至學生會要辦演唱會等等,這種娛樂性的事務誠然不能少,但是公共事務應該涉及更廣的議題,諸如校區資源分配與連結、校園性別平等、校務資訊公開… 等等。

所以,學生自治,關我(們)什麼屁事?我想給一個比較浪漫的答案,就是「我長大了」。不是單純生理年齡的成長,而是對公共事務的意識萌發與否、我們在專業領域之餘,是否能反思這些影響我們生活瑣事的規章制度?是否能從思考的層次變成集體行動?從門禁制度到無性別廁所,已經有好多議題反覆在不同地方討論,而我們(嘉義大學)呢?如果被專業領域侷促了我們看世界的視野,在工作之外我們對這社會運作一無所知,說重一點的話,「專家也不過是條訓練有素的狗」--愛斯斯坦如是說。

作為一名「學生」,不應該只是把書讀好而已。以前台灣在提倡婦女運動的時候,有句口號是這麼說:「先學會做好一個人,再去學會做一個男人或女人。」我覺得很適合改來對照給今日的台灣高等教育:「我們應該先學會做一個公民,再去學會做一個工程師/ 教師/ 獸醫師/ …」生活並不是只有工作,太快把自己變成一個專業的工作者,而對於組織運作和權利制度沒有任何意識,就是變相的把自己囚禁於象牙塔中,這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,都是很可惜的,特別是「學生」--還在學習的階段,卻錯失了這個一個學習的機會。

說來其實也有些無奈。「學生自治」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,特別是教育體制中欠缺環境培養,多數的長輩也未曾真正理解過「公民」的意義;對大多數人來說,吃飽穿暖就已足以,「政治」一詞更是代表著「口水戰」、「抹黑」等污名意義。然而,現代國家高度的權力運作,加上全球體系分工,各種風險早已涉及各種生活環節(塑化劑、核電、SARS…),也影響著我們每個人、卻還沒有一個絕對的專家出現。所以,特別是在當代台灣,「民主」的課題愈顯重要,因為絕對的專家只意味著絕對的權力與完全的風險,但是上述的各種議題,卻是需要我們集體承擔的共同風險,只能藉由成熟的公民社會來因應。

而「學生自治」對應的其實就是「校園民主」:我們若連學校中的小社會,都還無法培養出公民素養,如何期待畢業後,能讓整體社會進一步民主深化?所以,「學生自治」並不容易,但是卻相當重要,對個人、對整體社會,皆是如此。但目前校園中的「學生自治」日漸式微、太強調娛樂功能,都是隱藏著的危機。

不過,別太急著頹喪,畢竟公民社會也難一蹴可幾,校園民主亦然。最基本的話,我們只要還在校園中,就能敦促自己系上的學生代表協助將校務資訊公開、藉由學生議會的運作,跟校方進行合作或遊說,也能藉學生議會制衡學生會的權力,讓學生會的運作更符合學生需求。如果對於前述還行有餘力,參與象徵立法權的「學生議會」、角逐自己系上的「學生代表」身分,或是投身「學生會會長」選舉,以代表學生自治中的行政權,上述這些經歷,都是能好好體驗「學生自治」的過程。

從學生自治的場域出身,我這幾年涉足非營利組織、並接觸各種社會議題,再再的認為「校園民主」是公民社會必然的一個場域,而學生自治正是一個起點。當然,我把「學生自治」說得浪漫,也並非皆是如此;這幾年,看過太多自以為是「菁英」的學生會會長/ 議長,公民意識仍有進步空間。被選舉出來的學生議員或學生會會長,必須認知到自己在「學生自治」中的位置,而非將此一場域,搞成自己人的小圈圈;作為一個一般的學生,我們也必須對選出來的系學會/ 學生會會長,以及學生議員/ 學生代表持續的關注,藉以發揮對整體的影響力,提昇學生自治的動能和風氣。

近來又是學生自治代表的選舉時程,我應邀為自己母校(國立嘉義大學)寫些鼓勵性的文字。我無意美化學生自治,但想指出其中的現實;整體而言,這小則只是校園內的事務、大則可以是社會改造工程的一部分。很多時候,我們只是空有制度而已,生活文化卻相當缺乏,因此才會有這麼多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(例如有人行賄定讞、卻沒有收賄人一樣);台灣的民主正是這般徒有骨架、卻無血肉。正是因為台灣還在民主深化的轉捩點上,這有可能是一個契機,所以希望現在的學弟妹們,甚至是更廣廣的七、八年級生,讓我們還要一起努力,為明天可能的公民社會,做好準備!

(筆者為台灣青年公民論壇協會現任理事、台灣學生自治教育推廣協會創會秘書長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君子以正位凝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