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康芮颱風來襲,風雨交加的深夜,論文修訂雖告一個段落,這無需反覆檢視論證的謝誌,竟讓我難以下筆。想著三年多的求學歲月將屆,區區一本碩士論文的關懷也有限,回頭才驚覺有那麼多需要銘謝的親友夥伴、師長同儕,一篇謝誌能表述的也不過戔戔之數。

 

1  

本論文能得以完成,首要感謝我的父母。對一個已經踏入職場的孩子來說,明明已經在幫忙負擔家計了,卻包容著他任性地想要回到校園中求學,而且還支持他想涉足跨領域研究,真驗證了「殫竭心力終為子,可憐天下父母心」;希望我的學業告一段落,能讓您二老稍解寬慰。而家裡的手足,姊夫盧昌元、姐姐易宜萱無論在我生活上的陪伴與鼓勵、或是在情感波折上的支持,我很感激能身為妳/你們的弟弟;而作為一個兄長,相形之下,我對於妹妹易盈瑄、弟弟易俊廷等,好像就只剩下老氣橫秋的賣弄了,但你/ 你們也都能協助分擔家裡的大小瑣事,我實在有點愧對自己的兄長身分。隨著我研究所生涯的結束,你們一個也將離開大學校園、一個正要踏進大學校園,希望以後我能有所回饋。此外,表姊王怡今、蕭惠文、蕭喜文、蕭翌伶等,也都有時常照應或來訪,無形間也給了我許多鼓勵和支持;眼下我就要進入另一個階段了,很開心有大家的陪伴。

在學術專業領域上,傅大為老師則是本論文重要的推手。傅老的辛勤點撥、循循善誘,帶領我能有更多的思辨反省,也讓我見識了這片學術風景。優秀的學術工作者,不一定是有耐心的教育者,而作為傅老的指導學生,我無意在他卓著的學術成就方面錦上添花,反而更盛讚的是他的耐心引導。此外,還有林宜平老師、楊弘任老師、范玫芳老師、王文基老師等人,也是所上帶領我在課程修習上,以及學術諮詢方面的重要人物,在此一併致謝。而本論文的兩位口試委員,交通大學的莊雅仲老師、以及台大城鄉所的王志弘老師,也給了我論文相當懇切實用的建議,讓我的論述得以進一步完善周延。而能有幸能經歷這段學術旅程,也要感謝台大社會系的林國明老師,以及台大政治系的林子倫老師;如果不是有機會在林國明老師身邊擔任研究助理,我以前的智識涵養,也不一定能理解到學術的淑世關懷,而報考陽明科社所,也要感謝林子倫老師當運慷慨應允寫了推薦信。希望我目前這些不足掛齒的經歷,能給看照過我的師長一些回饋。

在此番學術旅程中的重要夥伴,我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的同學們,也是本論文終能生成的重要角色;包括校友洪均燊(還記得一起去橫度日月潭)、王蓉(沒想到後來在青輔會又巧遇了)、鄭芷伃(那年我們一起在貢寮反核)、邱佩青(入學後第一個帶我出去玩樂的人)、陳盈如(「社會世界理論」修課夥伴),還有共同修過課的同學和學弟妹,包括李佳瑜(「行動者網絡理論」課程的重要戰友)、林桂卉(有妳的研究室與google+才有療癒的功效)、黃于倫(「科技政策分析」修課夥伴)、蔡旻霈(「科技政策分析」修課夥伴)等人。而同屬傅老指導下的夥伴,則是更為親密的學術夥伴,包括柯雲皓、陳姿琪、林昱辰、謝依容等人,在每個月例行meeting中的思辨交鋒,與meeting之餘的鼓勵打氣,以及寫作上的建議等等,都讓我有不少助益。學術以外,你們也陪伴我走過不少挫折。

2  

此外,讓我能心無旁騖的投入學習,也要感謝杜文苓老師讓我有擔任研究助理工作、以及蘇碩斌老師給我擔任教學助理工作。助理工作之於我而言,不只是收入的來源,也是一次學習的機會,特別是兩位老師對於社會議題的關懷與參與,也讓我更深入理解「知識分子」不應只是在自己的學術象牙塔中孜孜矻矻,對於社會議題也能有所行動。我在陽明大學就讀時,有過半的時間都在蘇碩斌老師身邊協助教學課程事宜,目前雖然蘇老師已經轉任台灣大學,但對我的關心與鼓勵也未曾稍減,包含後來對於我的困頓給予支持,而在可見的未來,還有機會一起到「後門咖啡」討論其他的寫作計畫,由衷感謝蘇老師的陪伴。而兩年多擔任研究助理的時光,在政治大學出沒的歲月中,除了能在杜文苓老師身邊貼身學習、最後還有機會與杜老師聯名發表文章,也讓我有不同學術是也的思辨及成長。杜老師研究室中的夥伴,也是我這短短學術旅程中的重要夥伴,包括已經踏入職場的王馨儀、張傳佳、張家維、謝執侃,準備出國深造的蔡宛儒,仍在博班求學中的何俊頤、施佳良,以及還在碩論寫作中的黃郁芩、黃靜吟,希望大家未來的生活都能平安順心。

在寫作過程中,還有不少的學術夥伴,都有給過我建議與陪伴,在此一併致意:清華歷史所的洪靖、高醫大性別所的駱冠宏、清華社會所的江順楠、政大社會所的李紹良等等,無論是在前期修習課程的讀書會,或是寫作過程中的史料/文獻協助,或是各種請益諮詢,都讓我獲益良多。此外,常常按奈不著各種社會議題,非營利組織的行動夥伴,也是在我寫作過程中的重要支持者,包括之前青平台基金會的同事們:許韋婷、林信彰、陳韋賓、Lara、何旻燁、謝昇佑、沈清楷、Whisky等人;眼下大家有的還在組織中行動著、有的轉任教職、也有的出國去了,希望在不同的位置,都能繼續將深耕公民社會。而台灣青年公民論壇協會(TYCF)的夥伴,包括呂家華、楊伊雯、林于聖、張婉慈、陳長風、陳怡吟、賴世哲、吳俐蓉、陳思瑜、楊鴻翔、曾筑筠…等,還有同是因為當年在「青年國是會議」中的結識,這麼多年來我們竟也未散去,在各處仍互通聲息、相互支援,每每想到當初的熱情,就會支持我繼續面對寫作時的孤獨。

陽明大學的咸池國樂社則是我求學期間,時常去尋求歇息與放鬆的去處,能有機會跟大家同台演出、一起經歷巡迴表演的經驗,還有在寒暑訓專心練樂器等過程,都是支持我面對論文壓力的重要陪伴;感謝有機會能與大家結識,包括廖述寬、蘇旻昱、湯宇碩、林思宇、吳芸倩、陳怡穎、施卜云、林育如、楊乙真、范釗榮、張家瑗…等人,還有成老師。後來南遷閉關的時候,每當寫作煩悶,就會自己彈著中阮,卻時常想念著大家;眼下大家有的還要面臨國考,有的卻已經在醫院中懸壺濟世,希望無論到哪裡,我們都能還能享有當初一起玩音樂的單純快樂。

在寫作前期,台大新聞所是我常去隱居寫作的地方,感謝那邊的同學常常報以溫暖親切的問候或微笑,甚至邀請我在那年冬天一同去張錦華老師家一起吃湯圓、或是協助我在何榮幸老師的課堂之後,配合進行驚喜慶生活動;乃至於後來在我南遷時陷入情緒上的瓶頸時,也能給予陪伴建議。這些人包括:陳佑婷、李映昕、李宜芸、戴智權、尹志剛、邱柏勝、梁德珊、楊乃甄、鄭紀威…等,希望未來有機會,我也能有所回饋。 

至於在寫作後期,南遷閉關之時,還要特別感謝冠億建設的黃彥燁(Edward),以及「睦爾家」團隊的夥伴。在我南遷閉關寫作的最後這一年,能參與在睦爾家的團隊中,讓我能以「活動企劃」的角色,協理「睦爾家」建案的經營,還有許多不同嘗試的機會,也是在我寫作之餘很重要的支持角色;團隊中的吳靜芳(Iris)、劉雅珍(Jill)、黃湘媃(Dodo)、陳暹鼎(Xavier)、蔡月芳等,感謝大家有時聽我抱怨,也能配合協助工作上的協調。於此同時,還有許多師長在這一年間的照應,也讓我有不少裨益,包括嘉義大學的張淑媚老師、文化大學的姚蘊慧老師、成功大學的王秀雲老師、海科大的洪文玲老師、高師大的洪馨蘭老師,還有高醫大的潘佩君老師等人。

還有不少友人,則是無論在什麼階段,除了保持著聯絡,也會陪我在寫作煩悶、或是情感受挫的時候,一同餐敘聊天、鼓勵打氣。諸如陳瀅仙、張瓊齡、張志偉、趙宇慈、楊雯珺、洪文龍、李捷群、林家平、張惟翔等友人,以及「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」的李翊平、王振圍、陳柏屼,「台灣環境資訊協會」(TEIA)的前同事,如周肇萱、孫薇雅、駱書玉… 等,還有「台語讀冊會」的夥伴,陳豐惠老師、王薈雯、周傑特、鄭雅心、楊易儒、陳豐睿、李柏儀等人。我一直相信有一些對於未來的共同想望,讓我們能走在一起,無論是性別議題、環境行動,到母語政策的尋根;希望在未來的旅程中,我們都能莫忘初衷,懷抱著這些理想,一起面對眼前的挑戰。我已經先寫完論文了,希望還在生產寫作的夥伴可以繼續加油,至於已經踏入職場的人,也都能心想事成。

最後要感謝的是賴昭男。兩年又十一個月的交往歷程與同居生活,在我三年半的求學階段中,無疑的是很重要的部份。修過雷祥麟老師課程的你,無需我再多解釋什麼是「科技與社會」(STS);而有公民媒體工作經驗的我,也能就獨立媒體的觀察與反省,跟念新聞所的你做進一步的分享和討論。因著對國樂的興趣與愛好,我們相遇,從陽明的咸池國樂社到台大新聞所,我們最後還一同移居南遷。我沒想到,退了伍的我,還有機會再進營區去懇親、為了另外一個人站崗守望;我更想不到,這站崗守望的時間,竟然只有月餘。在我論文將屆的最後關頭,你做出的選擇,讓我相當困惑疑慮,傷痛自是不在話下。與你一同上電視錄影、進課堂演講分享,還仍歷歷在目,這一切卻要告個段落。不過,既然一切是想清楚而作的決定,好像也就無所謂可惜與否了;過往的美好是如此真切,也提醒著我必須放下怨懟。祝福你軍旅生涯平安、也能順利完成學業。 

2013.8.29清晨,於高雄湖內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君子以正位凝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