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原文發表於易俊宏粉絲專頁

 

相聲瓦舍昨天(2/2)發表了關於黨產會清查婦聯會的評論

作為一個從小聽表演工作坊、相聲瓦舍長大的小孩,我愛死了這種說學逗唱、詼諧嘲諷的語言藝術。而對於政治現實的文化抵抗,也是這種幽默姿態,讓我(們)有機會直視那些苦難、而不只是被憤怒或同情給吞噬淹沒。

可是,成長總是這樣的;小時候的偶像崇拜,都會在長大之後,一一看清現實。這篇短文、字字依舊精煉,我甚至可以讀出語氣,就是馮翊綱熟悉的口吻。但其中的謬誤邏輯、卻值得拆解:

1. 訴諸同情的謬誤:當把「黨產會」冠上「強盜」形象,就已分化立場、訴諸道德上的同情,而非就事論事的對話。

這種邏輯謬誤也出現在太陽花運動的時候:訴諸警察辛勞、無法回家,要求返還國會,有個「康乃馨運動」。警察是辛勞沒錯,但這種模糊焦點、使用道德同情的謬誤,邏輯是有誤的。

2. 分割的謬誤:就算談老師、雷倩,都是好人,也不代表婦聯會就是清清白白沒有問題的。

例如慈濟上人是好人、也不代表整個組織就都完全沒有問題。個人的好壞、跟組織的良莠,不該直接推導成一致的;這就是分割的謬誤。

又例如,我支持國防部人員退出校園,並非意味我覺得教官是壞人;討論公共政策時,常常容易犯上這錯誤。團體的特性,不會平均分割到個人身上;反之亦然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總之,在那個戒嚴的年代,國庫通黨庫、黨庫通私庫,官官相護、結黨營私,用公權力來獲取私利,這才是現在「黨產會」要處理的事情。但要怎麼做、做得好不好,這都是可以批評檢視的;但絕不是用這種文章,就想要煽動發言。

眷村子弟作為一種認同,不該是拿來做台灣社會內耗的藉口;政治環境的不良,要回到公民責任與民主文化上。台灣的對立太多、對話太少,而對話需要的邏輯與同理,卻是文化跟教育中、非常欠缺的。

希望藉此機會,可以讓大家能增進一些素養知能。生於此、長於此,我(們)都希望台灣社會可以越來越好;這個理念需要一些代價,例如認清小時候的偶像,其實在專長領域之外,其實也只是「普通人」。這不是什麼大發現、甚至已經是一種老生常談了,但是活生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,還是有點感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君子以正位凝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